
廣州惠民禽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,經廣州市獸牧局批準注冊。是一家集種雞飼養、雞苗孵化、肉雞養殖、銷售于一體化的農業。也是一家專業供應雞苗,鴨苗,鵝苗,珍禽廠家,主營:麻雞苗、三黃雞苗、烏雞苗、土雞苗、珍珠雞苗、高產綠殼蛋雞、快大黃雞苗等、全力打造出系列禽苗優良品種。公司主營:清遠麻雞苗,土雞苗,青腳土雞苗,k9雞苗,珍珠雞苗等等。
飼養密度和分群
雛鴨的飼養密度要適宜,飼養密度過大,會造成鴨舍潮濕、空氣污濁,引起雛鴨生長不良等后果;密度過小,則浪費場地、人力等資源,使效益降低。網上育雛時較合理的密度是:1-7日齡25-30只/平方米,8-14日齡15-25只/平方米,15-21日齡10-15只/平方米,22-28日齡8-10只/平方米。地面育雛密度應降低一倍。同時,注意冬季密度大些,夏季密度可小些。
合理分群:按每群200-300只進行分群飼養,同時對小鴨、病鴨、弱鴨挑出來單獨精心管理。
切實搞好保溫
溫度是培育雛鴨的主要技術措施,只有溫度適宜,雛鴨的體熱消耗少,生長發育快,成活率才高。1-3日齡32-34℃,4-6日齡28-30℃,7-10日齡24-26℃,11-13日齡20-22℃。溫度逐漸降低,每天溫度變化不超過2℃。
不同的氣候條件下升溫或降溫要以雛鴨的行為表現為準,盡量滿足雛鴨對1佳溫度的要求。如在溫度過低時,雛鴨怕冷,會靠近熱源扎堆,互相取暖,往往造成壓傷或窒息;溫度過高時,雛鴨遠離熱源,張口喘氣,飲水量增加;溫度正常時,雛鴨精神飽滿,活潑,食欲良好,絨毛光亮,飲水適度,伸腿伸腰,分布均勻,靜臥無聲,飲水、吃食、排泄正常。
鵝苗回來后需要打些什么疫1苗—養鵝新手新必看
第4---6天1基本要求:
(1)保持室內干燥,衛生和空氣良好,及時清糞。否則引起氨氣。注意飲水器要放平并隨時調整高度,以飲水器的底部至鵝頸的二分之一為好。飲水器內不能有明顯的沉淀物。
(2)第六天飲水中添加電解多維,連用3-4天。(7)溫度調到29-30℃,濕度降到60%左右,其他工作同2-3天。
第七天1基本要求:
(1)溫度調到26-27℃,濕度不高于60%.
(2)接種禽流1感加副粘膜病毒二聯苗,每只0.5ml.
(3)每群放300只左右,任意活動,晚上熄燈后每欄不超過25-30只
(4)光照以每天1個小時的速度遞減,直到至自然光。溫度每天按0.5-1℃的速度遞減至自然溫度并在風和日麗的中午放牧一小時,以后可逐漸延長時間。 冬季飼養15天后在風和日麗溫度適宜的中午進行放牧,以后每天增加0.5-1小時放牧時間。






廣州惠民禽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,經廣州市獸牧局批準注冊。是一家集種雞飼養、雞苗孵化、肉雞養殖、銷售于一體化的農業。也是一家專業供應雞苗,鴨苗,鵝苗,珍禽廠家,主營:麻雞苗、三黃雞苗、烏雞苗、土雞苗、珍珠雞苗、高產綠殼蛋雞、快大黃雞苗等、全力打造出系列禽苗優良品種。公司主營:快大1麻雞苗,三黃雞苗,黃花雞苗,清遠麻雞苗,土雞苗等等。
鵝苗的防治
鵝苗是農村養鵝苗業中常見的病。5~7日齡鵝苗往往出現急性敗1血癥的病型。表現為鵝苗怕冷、喜歡扎堆,急性下痢,排出白色似石灰漿狀的稀糞,旺門上粘有糞便,食欲下降,低頭縮頸,羽毛蓬亂,呼吸困難,踝關節紅1腫,跛行,有的出現眼盲。率可高達90%,通常在2~3周齡之內發病為嚴重。
預防鵝苗的根本措施是淘汰陽性種鵝苗,并注意常規消毒,執行定期檢疫,不讓鵝苗糞污染飼料及飲水。鵝苗一旦發病,必須立即隔離、和治1療,盡快撲滅源。常用的防治有:痢特靈、慶大、氯、土霉1素、卡那、小諾等。土1用量為0.1%~0.2%,痢特靈用量為0.02%~0.04%,慶大在每千克水中加8萬單位,卡那每千克水中加15萬~20萬單位。在使用一種5~7天以后可換另一種。
選購小鵝應注意以下幾點:
看眼 眼睛要有神,凡眼睛流淚、干澀或瞎眼的不能買。
聽聲 聽小鵝叫聲是否清亮,聲音沙啞的不能買。
看腳 小鵝腳要粗壯,蹬地有力,腳軟無力和拐腳的不能買。
摸臍 臍部要柔軟不礙手,臍發硬或大肚臍的不能買。
看毛色 羽毛要蓬松發亮,干結無光澤的不能買。
試翻身 將小鵝仰面放置(背朝下腳朝上),不能立即翻身起來的,1好不要買。
廣州惠民禽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,經廣州市獸牧局批準注冊。是一家集種雞飼養、雞苗孵化、肉雞養殖、銷售于一體化的農業。也是一家專業供應雞苗,鴨苗,鵝苗,珍禽廠家,主營:麻雞苗、三黃雞苗、烏雞苗、土雞苗、珍珠雞苗、高產綠殼蛋雞、快大黃雞苗等、全力打造出系列禽苗優良品種。公司主營:黃麻雞苗,貴妃雞苗,黑雞苗,鴨苗,蛋鴨苗等等。
為啥可控生態飼養需求合理密度?
答:在可控生態飼養體系中,鵝類發生的糞便首要依托水中微生物及時進行消化,而水體生態體系對鵝類糞便的消化才能是有極限的,飼養密度過高,所發生的糞便有也許會超出生態體系的消化才能,生態平衡將被打破,1水質將惡化。為防止呈現這種狀況,操控恰當的飼養密度十分要害,經開始實驗標明,在不換水、不排污、堅持溫度相對安穩的條件下,幼鰻培養密度500-800尾/m2是可行的;成鰻飼養在不換水、不排污的條件下,放養密度可達6-8kg/m2。
可控生態飼養形式怎么完成更高密度飼養?
答:在可控生態飼養形式中,完成更高密度飼養的要害是怎么打破1水體生態體系對糞便的消化極限,這也是讀者關心的問題。咱們曉得,微生物消化的極限是不能夠打破的,僅有的解決辦法是選用物理辦法將水體中有些鵝類糞便別離出來,減輕微生物的擔負,完成人工操控下的平衡,這是可控生態飼養的一個要害環節。詳細別離辦法有許多種,常用的如微粒過濾法、人工濕地過濾法、氣旋發泡別離法等。人工別離鵝類糞便功率越高,則可放養的密度越高。